1040612
「我想要做一個夢」開展前,官方就開了一系列的課程讓我們能深入了解此次展覽的策劃構想及展覽期間應該可能會發生並要注意的事項。不要看研習時我們一派輕鬆愉快的樣子,其實這時候正大肆的裝潢整修中,所以空氣品質非常差,又沒有空調,室內也異常悶熱。為了新展『我想要有一個夢』,我們都不敢掉以輕心,非常認真學習,怕不瞭解或誤解了藝術家的創作理念,而誤導了小朋友。
笑口常開已經是我們的兒藝二上的標誌。
1040613~1050221
「我想要做一個夢」的構想源自對未來的想像,以展覽作為對話平台,透過「我們來跳支舞吧!」、「藝術家你好」、「胡思亂想做做看」、「枕頭外的狂想曲」四個主題探索夢、夢想與現實的關係,並藉由當代藝術的形式開啟感知與思辨的體驗。
「我們來跳支舞吧!」展出作品涵蓋繪畫、現成物雕塑、機械動力雕塑、聲音互動裝置、空間裝置、參與式計畫、現地製作壁畫、錄像紀錄等。
崔廣宇《城市按摩:美麗的髒泡泡》用行動表現對環境的省思,也讓人看到表象的美好伴隨著現實的醜陋。利用公車排氣管接在管子中,利用廢氣轉動齒輪產生泡泡
蔣韜作品《誰?》邀觀者透過麥克風說話,經過延遲、變聲、傳導,引領觀眾進入變聲後的聲音引發童趣。
蔡海如《夢想打卡站》邀請觀眾在氣球上寫夢想,在氣球充氣與消氣之間,暗指夢想的充盈、失落與再生
王德瑜《No.80》讓觀眾在充氣袋上行進躺臥的感官體驗。讓觀眾能在氣囊的外部的隨意接觸,以觀眾的身體與作品的碰撞,來賦予它在空間裡的定義。布料和充氣設備以及對身體的感知的探究,一直是王德瑜創作脈絡中的主要媒材與關注核心。
躺下來宛如在夢境般的感覺
能在紫色雲端上翻滾,不做夢也難!
這利用觸覺取代視覺來欣賞作品,更是別有一番風味,也深受大家觀眾喜愛。聽說有人為此來了好幾趟呢!但這真是美妙的經驗,連我們志工都愛不釋手,常常利用下崗沒有遊客時盡情體驗一下。
這可能要超大的巨人才能享受這超長漢堡吧!
《再來一次》以孩子的夢和大人的夢對應,預示成長懷抱夢想和現實之間匍匐而行的辛苦,直觀真實人生。
崔廣宇《如果我是()》以20多件被刻意消除日常功能的物件,讓觀者創造肢體想像與互動的最大可能。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能讓日常物件開展出超越平凡造形的認知領域,掃把可以是馬,收攏的雨傘可以是耙,鍋盆成了搖滾樂團用鼓
「胡思亂想做做看」邀請創意工作者與策展團隊合作,設計「創意實驗」,歡迎大小觀眾前來參與,觸發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與思考。
「枕頭外的狂想曲」閱讀區以夢、夢想、冒險、勇氣、探索、自我實現為主題選書,展出約80冊相關書籍與繪本。